10月13日是第31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为“提高灾害风险治理能力”。
10月12日至14日,一场安全生产领域应对地震灾害专业救援实战训练在重庆举行。来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4省市的16支专业队400余人在永川集结,完成响应与驰援、现场实训和理论培训科目。
此次实战训练由应急管理部主办,也是应急管理部首次专门组织危险化学品、矿山、隧道等安全生产专业救援队伍跨省市、跨专业联合救援实战训练,旨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领域应对地震灾害开展专业救援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闻警即动
16支救援队永川集结
本次实战训练,将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开展的11个科目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实战训练,检验应急准备工作水平。
按照方案, 10月12日为实训第一阶段(响应与驰援)。当天清晨6时,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接到了某地发生地震的信息后,立即按照重特大地震灾害应急准备方案启动应急响应。
闻警即动,驻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的10支国家矿山、危险化学品、隧道专业应急救援队,以及重庆当地矿山、危险化学品、工程抢险、航空救援等6支队伍接到救援指令后迅速集结,并于当日从各地启程,赶赴现场。
在机动行进中,各地救援人员还要面对各种模拟“突发事件”。重庆市灾害事故工程抢险救援(安能)队就因为遭遇道路阻断的情况,而采取人员先行徒步赶往现场。
“我们队一共来了20人、4辆车。”安能队队长卓伟东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他们当天从巴南区驱车通过高速公路赶赴永川,但因出现“道路阻断”,在永川南匝道下道后,队员改为携带救援器材徒步行进。“大约走了3公里,用了40分钟抵达现场。”
当天完成队伍集结后,16支救援队也陆续在现场安营扎寨、查验装备器材和应急物资。除了搭建宿营帐篷,各队救援人员还要组建炊事班,自行完成饭菜烹饪。
同场竞技
实训队员相互交流切磋
10月13日上午8时,一夜飘雨过后,现场也变得有些泥泞不堪。但对于实训队员来说,这样的环境反而更能模拟出真实救援现场的情况。
在第二阶段(现场实训),参训队伍利用破拆、支护等专业救援工具,轮流进行了模拟建筑物倒塌人员搜救、竖井内被困人员解救等科目训练,危险化学品救援队伍、航空救援队伍还分别进行了模拟城市天然气管道带压堵漏、直升机投送物资和吊运伤员等科目训练。
在危化品救援(压力管道堵漏)现场,来自重庆市危化救援建峰队的6名队员兵分两路,一组3人身着防化服开展堵漏作业,另一组3人身着消防服铺设水幕水带,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
“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重庆市危化救援建峰队队长艾东告诉记者,作为“重庆队”当中唯一一支危化救援队,建峰队参训的20人当中有14人都是去年新招聘进队的。“在以赛代练的同时,也能够与3支‘国家队’交流切磋,让我们能够找到不足之处,学习‘国家队’的优秀技战法。”
来自云南的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是距离集结地最远的参训队伍。他们一行30人8辆车,携带72件救援装备,历时14个小时到达现场。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中铁二局昆明队正在进行向上支撑破拆的救援实训——队员们需要利用救援装备,对钢架上方1.7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破拆和剪切,使得救援人员可以从其中穿过抵达钢架顶部。
副总工程师李蕾告诉记者,任何救援,都一定要保证结构稳定。在队员们利用顶撑杆,对破拆口的四角进行支撑、稳固,以此确保人员安全。“实训考验着我们的训练成果,也增加了队员的实战能力。”
10月13日中午,第二阶段科目完成,随后进入到第三阶段(理论培训)。在为期1天半的理论培训中,16支队伍将重点交流学习地震引发石油化工灾害处置、震后矿山企业隐患排查等专业理论和处置技能,强化安全生产救援队伍专业处置能力。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摄影 甘侠义 实习生 霍颖